鼓岭旅游度假区位处福州市东郊的双鼓横断山脉,距福州市中心约12公里,南北长7公里、东西宽6公里,大致成菱形状,平均海拔750至800米,最高海拔998米,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。夏季最高气温30℃左右,素有“左海小庐山”之美誉。规划面积88.6平方公里,包含鼓岭核心区(云中避暑体验区)、鼓山片区(古刹摩崖观光区)、恩顶片区(国饮文化休闲区)、鹅鼻片区(绿色运动度假区)以及东部旅游休闲区(高山峡谷旅游区)五大片区。
“鼓岭”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P.W.彼彻(Pitcher)牧师所著《鼓岭及其四周概况》一书中,但行政区域名称真正定为“鼓岭”,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,鼓岭地区曾归鼓山区公所管辖,后成立郊区(1996年后更名为晋安区)鼓岭乡人民政府。2004年8月,鼓岭乡并入晋安区宦溪镇,成为该镇鼓岭片(鼓岭避暑休闲度假区),辖3个行政村、17个自然村(村民小组),截至2011年底,常住人口1872人。
鼓岭的避暑文化源远流长,与江西庐山牯岭、浙江莫干山、河南鸡公山并称为“中国四大避暑胜地”。鼓岭地区由于地处中、南亚热带气候的交界处,夏季高山阻隔了海上吹来的湿润季风,因此气候凉爽,最高气温30℃左右,比市区低5-7℃,兼具“清风、薄雾、柳杉”三大特色,“宜夏”美名由此而来。1886年,英国驻马尾领事馆馆医任尼在鼓岭修建了第一座别墅。其后,英、法、美、日、俄等20多个国家的在华人士纷纷在鼓岭修建别墅,并建起教堂、万国公益社、网球场、游泳池等配套设施,南洋溪被开辟为天然游泳池。至1935年,鼓岭共建有国内外别墅81座。为了方便避暑游客,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立鼓岭夏季邮局及警察所,开办了教会附属学校,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避暑度假区,名噪一时。发展至今,鼓岭避暑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福州市民的心中,“鼓岭”几乎成为“避暑”的代名词。作为鼓岭避暑文化历史的见证,现仍保留数座较为完整的百年别墅,杨尚昆、沈觐寿等名人均在此留下题刻,郁达夫也曾登临鼓岭并写下赞美的诗文。近年来,鼓岭地区旅游发展生机盎然,以生态环境为依托,除了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鼓岭登山古道外,在全市海拔最高的柳杉王公园周边还形成了牛头寨、柱里、南洋、凤池四大景区,以及新建成的柱里水库等其他30多个景点。目前,鼓岭片区内拥有各类休闲山庄、培训中心、旅馆等60多家,每年夏季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,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。
|